数据解读

  • 时间:
  • 浏览:208
  • 来源:新工业网

“十二五”以来,连云港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拥有两大国家战略赋予的政策聚焦优势,我市工业经济迈入新的快速增长期。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临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十二五”首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呈现大幅上升势头,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已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近七成。节能降耗关系连云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快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着重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连云港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

2013年,连云港市规模工业分布于35个行业中,按照行业产值的规模将其分为支柱行业、重点行业、其他行业三大类。

1、化工、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医药制造、农副食品、石油加工为六大支柱行业(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2013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744.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8.0%,位列各行业之首;其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609.3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398.00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333.38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21.81亿元;石油加工业实现产值205.89亿元。以上六大行业共实现产值2612.9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3.3%,是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

2、运输设备、有色金属、电气机械、金属制品、专用设备、电子设备、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为七大重点行业(工业产值在100200亿元之间)。2013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60.59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146.75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42.96亿元;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134.44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22.06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13.14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01.81亿元。以上七大行业共实现产值921.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2.3%,是全市工业的重点行业。

3、我市除支柱行业、重点行业外,还有22个其他工业行业。2013年,这部分行业共实现产值595.9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4.4%

“十二五”以来,连云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全市工业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1、支柱行业地位发生变化。在全市工业结构中,以石油加工、化工、非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实现从无到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5%提高到2013年的14.8%,已经从2005年时无足轻重的小行业发展为全市产值规模第二大行业。而一些传统行业的比重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占据全市行业龙头地位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高达24%,到2013年所占比重已经下降为7.8%,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位次已经退居第五位。

2、工业结构趋向重型化。“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尤其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远超轻工业,随着钢铁、石化等一大批高耗能项目开工投产,全市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工业重型化特征日益明显,2013年,重工业比重由2005年的46.4%加速提升到72.1%,上升了25.7个百分点。这一发展趋势符合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重工业;到工业化发展中期,重工业加速发展,比重逐渐上升,全市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3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重工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一改长期领先于轻工业的发展势头,全年重工业产值增速略低于轻工业。

3、“三新一高”产业不断壮大。“十二五”以来,全市围绕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下足功夫,通过不断加强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力度等措施,充分激发了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效的创新潜能,高新技术产业和一批重量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助推了国内外的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汇聚到港城。2013年,我市“三新一高”产业实现产值1913.3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6.3%。其中,“新医药”全年实现产值370.9亿元,同比增长19.4%;“新能源”全年实现产值387.4亿元,同比增长16.6%。“新材料”实现产值388.3亿元,同比增长23.9%。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027.3亿元,同比增长19.7%

二、工业结构重型化导致能耗增长迅速

1、能源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加快。全市高耗能行业能耗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2006年的275.2万吨标准煤增至2013年的651.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高达13.1%200620072008年,由于没有对全市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增高耗能企业入库,且期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生产逐步放缓,高耗能行业用能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200920102011年,随着江苏沿海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市重化工业发展迅速,镔鑫特钢、兴鑫钢铁和新海石化等重点耗能企业相继投产入库,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2012年,全市工业生产稳中有进,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由于新海发电100万千瓦机组投产运行以及亚新钢铁等一批重点耗能企业开始发挥产能,全市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又有回升。

高耗能行业中能源消费规模均呈不断扩大趋势,用能增速差别较为明显。2013年与2006年相比,化工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行业能耗增幅低于100%,石油加工业、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增幅均高于100%,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实现从无到有,能耗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

2、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呈逐年提高趋势,行业差异明显。高耗能行业占连云港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连云港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1.0%2013年,高耗能行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53.4%,比2006年提高了22.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在能源消耗方面,高耗能行业显得更为突出,2013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8.5%,与2006年相比上升7.1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电力行业和化工行业能耗占比较高,2013年其能源消耗分别占规模工业的34.2%25.9%21.6%,非金属、石油加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占比则低于5%,分别为3.6%2.5%0.7%。能耗占比上升最多的行业是黑色金属,从20060.8%上升到201334.2%,提升33.4个百分点;其次是石油加工和有色金属,分别提升2.50.5个百分点;其他三大高耗能行业电力、化工和非金属行业能耗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电力行业降幅最大,从200643.9%下降到201325.9%,下降18.0个百分点。

3、单产能耗和单产电耗实现“双降”,能效逐步提升。万元产值能耗(以下简称单耗)和万元产值电耗(简称电耗)水平是综合反映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全市高耗能行业单耗和电耗稳步下降,分别从2006年的1.91吨标准煤/万元和1206千瓦时/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0.30吨标准煤/万元和413千瓦时/万元,累计降幅分别高达84.3%65.8%

分行业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单耗和电耗方面不尽相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由于2006年我市还没有,2013年单耗和电耗分别为0.09吨标煤/万元和73千瓦时/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 一升 一降,单耗由20060.31吨标煤/万元升至20130.41吨标煤/万元,电耗由20061884千瓦时/万元降至2013519千瓦时/万元;其余行业则实现单耗和电耗双降,其中降幅较为明显的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单耗由20061.55吨标准煤/万元和7.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0.21吨标准煤/万元和1.87吨标准煤/万元,电耗由2006年的1064千瓦时/万元和2181千瓦时/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298千瓦时/万元和1603千瓦时/万元。

三、工业转型升级与节能面临的主要矛盾

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大量增加。连云港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820.94亿元,是2010年的1.81倍,年均增长21.9%;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由2010年的411.13万吨标煤增至2013年的736.23万吨标煤,年均增长21.4%,特别是2011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增幅高达30.6%,这是我市能源消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走高,工业增加值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高度正相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上通行用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工业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来反映。连云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创造财富与消耗资源同时并存,特别是在工业化还未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时,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以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为代价,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1年由于高能耗行业生产能力发展较快,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增至历史高位,且有继续上升的势头。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连云港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3、明显加快的重工业化趋势,推动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加。工业经济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这是推动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连云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加速上升期,对能源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利用港口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新兴临港产业,工业经济进入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一部分临港重化工业项目已经投产运行,有些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这些重点耗能项目都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投产运行,目前对全市能耗总量的增长已经产生明显影响,给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

四、促进节能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径分析

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双赢的目标,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1、坚持发展不动摇,推进经济强市战略,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增长都保持较高增速,但从全省发展情况来看,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仅处于全省中等水平,这说明全省各地发展的步伐都比较快。目前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变化,因此要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这个分母,仍然是第一位的,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能耗偏高的问题,努力实现增中降与降中增的有机统一。

2、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产出高、能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约1个百分点。而按照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那么万元GDP能耗也可降低1.3个百分点(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我市第二产业的耗能强度最大,而且我市的重化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得我市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二产发展,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因此,通过结构调整达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关键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既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支撑工业,乃至全市经济增长重要支柱,也是高耗能的重点行业,必须重点抓好。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的工艺和生产能力,关闭浪费资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突出抓好钢铁、化工、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

4、实行目标责任制,把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加快组织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标准,提高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奖惩制度,将能耗指标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5、加强能源统计监测监察工作。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监测各地区能耗水平的统一、科学、规范的节能统计体系,为节能降耗提供标尺与依据。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强化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